· 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信息检索

淮南文明网

ahhn.wenming.cn
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市文明办 主办
淮南文明网首页 > 志愿服务
淮南市第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牛文琪:退伍不褪色 救人我为先
时间:2022-12-06     来源:淮南文明网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既然幸运配上了,就一定要去完成使命。”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安徽省第473例、淮南市第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牛文琪也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捐献,为远在湖北的小患者送上一份生命的礼物。
  虽是“初生牛犊"却沉稳担当
  今年23岁的牛文琪年龄虽小,阅历却不浅。2017年牛文琪高中毕业考取了淮南联合大学,还未入学,当年征兵便开始了。刚满18岁的他毅然决然暂停学业保留学籍应征入伍。2019年退伍后,他回到学校重新攻读学业。2022年毕业后,经过考试进入了淮南市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工作。
  2020年11月,淮南市红十字会在淮南联合大学校园内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和采集活动。牛文琪留下的10毫升血样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两年后,2022年10月的一天,正在路面执勤的牛文琪突然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当初留取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名两岁患儿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很突然又很幸运,在那么低的概率下,竟然匹配上了,尤其是患者还是个那么小的孩子,肯定要去救的。”无需工作人员动员,也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牛文琪当场就拍板答应了。
  因为小患者病情较为紧急,中华骨髓库一并下发了牛文琪的高分辨率采样匹配和体检通知。高分和体检结果完全符合,11月中华骨髓库下达了捐献移植计划,安排牛文琪11月30日入院,12月5日捐献。
  若不是因为要请假,牛文琪不打算告诉任何人,独自去捐完了事。但要请假这么久,不得不告诉单位和家人。好在单位和父母都积极支持他的选择,这让他十分感动,更坚定了捐献的行动。
  在军营中锻造青春
  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十分重要的。牛文琪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军人,他从小就喜欢听他们讲军营里的故事,从那时起就树立了参军报国的志向。2017年高考后被淮南联合大学录取,牛文琪便投笔从戎。
  刚入伍的牛文琪充满梦想和激情,可还没有来及适应军营生活,就被狠狠地上了一课。他本以为自己体能能够过关的,却在第一次三公里拉练中成为全连倒数第二。自尊心强的牛文琪备受打击,一蹶不振。幸好遇到一位给予他鼓励和教导的好班长。在班长的帮助下,不服输的牛文琪铆足了劲,刻苦训练体能。“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别人练一遍我就多练几遍,大家都散了我还要再练一轮。”辛勤付出总有回报,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牛文琪从倒数慢慢挤进了全连前十。因为表现优异,2018年8月,入伍不到一年,牛文琪便被所在部队授予优秀义务兵,获得嘉奖。
  后来他又在参加部队演习等重大任务,再获嘉奖。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不到20岁的牛文琪四获表彰。
  “插科生”逆袭成“排头兵”
  2019年牛文琪退役后又回到了大学校园。开始他不适应,坐不下来、学不进去。但牛文琪拿出了他的“牛”劲,恶补猛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他不仅没有挂过科,成绩还在班里名列前茅,并一直保持到毕业。
  不管是回到校园还是走向社会,牛文琪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热心助人、担当负责。在大学他是班里的热心人。许多同学是外地人,作为“东道主”的牛文琪总是热心地带着大家熟悉环境,周末带着同学们逛古城、品牛肉汤,推荐淮南的特色。学校离高铁站较远,交通不便,牛文琪就用自家车接送同学到车站、校园。同学生病了,他总是主动关切,打水、带饭、陪护。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他也是负责调解。
  2020年暑假,淮南遭遇严重的汛情。看到社区招募防汛志愿者的通知,牛文琪第一个报名参加,社区工作人员看他像个学生,他便主动介绍,自己是退伍军人,有力气、能吃苦、能战斗。
  在工作岗位上,牛文琪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他因素质好,被选进了机动大队知名的“尖刀班”“铁骑队”,白天在路面不停巡逻,随时处理路面情况,晚上还要参加随时可能的设卡查缉等临时行动,每天忙到晚上九、十点钟甚至凌晨都是家常便饭,第二天照常重复一天的工作。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牛文琪面对这些,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和累,他觉得这是发挥他特长能力的时候。
  父母工作繁忙,牛文琪揽过了照顾奶奶生活的重任,每天不管工作再忙,他都会抽空回家看看。赶上休息日,他总是陪着奶奶,给她做饭陪她聊天。
  对于这次捐“髓”救人,牛文琪看得很淡然,觉得是自己能做到的不值一提的小事。
  “小妹妹,对抗疾病就像是打怪兽,哥哥当过兵帮你一起打,一定能打败怪兽!移植哥哥的造血干细胞后,你很快就会好起来!以后的康复之路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坚持不懈走下去!祝你尽快康复,健健康康、快乐成长,长大以后也做一个像哥哥一样帮助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妹妹加油!”住院期间,牛文琪给那个不知姓名、还看不懂信的小妹妹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责任编辑: 杨 曼丽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打印文本
分享
  主办单位: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