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信息检索

淮南文明网

ahhn.wenming.cn
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市文明办 主办
淮南文明网首页 > 主流媒体看淮南
安徽日报:二次捐髓 救人到底(11版)
时间:2020-11-11     来源:淮南文明网

  2012年,为挽救一名素昧平生患者的生命,她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今年,当那位患者病情复发时,她再一次挺身捐献——

  

  2012年胡常引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护士向胡常引注射动员剂。

  

  ■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本报通讯员 陈玉琴

  安徽日报 2020年11月11日

  迷彩服、工装裤、解放鞋,一头干练的短发,红扑扑的面庞上总是挂着笑容。10月28日上午,在淮河岸边的一处农田里,记者见到的胡常引,便是这样一名在田间劳作的农妇。

  32岁的胡常引看上去十分健康,让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终于放下了心,可还是没忍住“批评”了胡常引:“你捐献造血干细胞才半个月,不好好休养一阵子,这么快就出来干活,又不是拼命……”

  一通“数落”后,工作人员拿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连同受捐患者的感谢信交到了胡常引手中。感谢信2页纸,胡常引认真读完后,眼泪滚了出来:“希望这位大姐早日康复,不要再受磨难了。”

   “只要我不死,一定要救她”

  从卫校毕业后,胡常引成为一名助产士。产房里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很幸福。在胡常引看来,新生命在自己的守护下平安降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而这也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决意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更多生命。

  产房里常常会遇到产妇急着用血的情况,无偿献血也就成了胡常引的习惯。因为工作单位离市区远,献血车又不常见,她便常常利用去市区办事的机会献血。2011年,胡常引在淮南市中心血站献血时看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画,当时她献血已经结束,却又折返回去,专门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留了也白留,淮南就没一个配型成功的。”见胡常引重新扎针采样,工作人员不忘和她开玩笑。“没准我就是第一个。”胡常引在心里说。

  没想到真的如愿了。2012年底,淮南市红十字会联系胡常引,告知她的血样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配型成功。得知消息,胡常引兴奋地脱口而出:“中了头彩,太幸运了!”

  配型成功只是第一步,是否捐献还需胡常引下定决心。当时,胡常引的父亲病逝不久,哥哥车祸受伤还在治疗中,频遭打击的母亲也垮了下来需要照料。全家的重担都压在胡常引一人身上。不过,当得知患者是一位双胞胎孩子的妈妈、孩子还未满周岁时,胡常引决定:“救人要紧!”

  体检合格后,胡常引住进了医院。注射动员剂后,胡常引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吃不下睡不着,腰酸背痛,满身血管和头胀得像要爆裂似的。一个星期几乎粒米未进,只能靠输液维持,但她一声不吭,靠坚强的毅力硬撑着。

  采集过程中,因血液高凝导致采集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医生不得不拔掉针头,输液稀释后,再重新穿刺采集。如是反复数次,胡常引血压上升、心动过速,承受着难言的痛苦。同事和朋友十分担心她,医生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情况,非常心疼这位坚强的姑娘,反复问她要不要终止采集。胡常引咬着牙蹦出一句话:“采,只要我不死,一定要救她!”

  整整9个小时,经历了一般捐献者没有经历的痛苦和超长的时间,胡常引终于完成了捐献,为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新生的希望。时年24岁的胡常引成为淮南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0年10月14日,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胡常引。

   “只有我能救她,我要救她到底”

  按照造血干细胞供患“双盲”的规定,捐献者与受捐者身份信息不能向对方公开。虽然双方身体内留着相同的血液,但此生只能是“陌生人”。然而,胡常引心中一直挂念着那位患者,希望她能彻底康复,不再经受病痛的折磨。

  然而,天不遂人愿。2018年7月底,淮南市红十字会接到通知,6年前的那位患者再次发病,需要移植淋巴细胞。是否动员胡常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犯了难。当时胡常引已经结婚,正在备孕,而且当年胡常引遭遇了一场车祸,身体尚未完全恢复。

  虽有顾虑,工作人员还是把情况告知了胡常引,没想到小胡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还和爱人黄允星订立“攻守同盟”,不让两家的老人知情。正当胡常引做好了捐献准备,患者的病情却出现了变化,只得终止捐献。得知消息后,胡常引心里满是惋惜,并叮嘱工作人员:“只要需要,随时再通知我!”

  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那位患者的求救信息又一次被胡常引获悉。今年9月底,淮南市红十字会接到通知,患者生命危急,需要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这一次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打心眼里不忍心再让胡常引赴捐。他们知道,胡常引这一年受了太多波折。

  今年3月,正是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胡常引突发高烧不退,胸闷、咳喘,亲友十分担忧,怕她感染了新冠肺炎。胡常引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检查、诊疗,后被确诊为大叶性肺炎。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直到6月胡常引的身体才慢慢康复。疾病刚好,水灾又接踵而至。胡常引的药材基地正好处在行洪区,转眼间200多亩即将收成的药材全部被淹,损失了约80万元,多年收获的盈余顷刻亏损。

  待到忙完田间补种,胡常引正打算好好休养身体,可就在这当口,接到了患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的通知。胡常引与爱人商量:“再大的事,都要给生命让步。”得到丈夫的支持后,她当天就回复了工作人员:“只有我能救她,我要救她到底!”

  哪怕当年的痛苦记忆犹新,胡常引依然没有退缩。今年10月10日,她住进医院,又一次踏上了挽救生命的征途。采集带来的痛苦没有变,而胡常引的坚韧也没有变。经历了呕吐、疼痛、失眠和多次穿刺,10月14日傍晚,胡常引献出的252毫升“生命种子”被顺利送到了患者那里。

  这次成功捐献,胡常引再次创造纪录,成为淮南市首例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之一。

  “乐于助人,世界就会越来越美”

  “我时常想,您是个什么样的人,才会做出如此大爱无私的举动?何况我们素不相识?”在感谢信中,那位患者对素不相识的胡常引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胡常引出生在淮南市凤台县一个普通家庭。早年贫困的家庭生活,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从小到大,她一直是一个省心顾家又憨厚的好姑娘。

  由于父亲常年患病,家里欠下巨额外债。哥哥一人上班,挣的钱根本不够还债。父亲病逝后,胡常引没有逃避责任,在心中立下志愿:家里的债不还清,就不谈婚论嫁。她在工作之余搞起了中药材种植,几年下来,不仅帮着家里还清了外债,手头还有了结余。

  今年4月,小姑打电话向胡常引哭诉,公公得了直肠癌,治病花销太大,家里快一贫如洗了。胡常引当即就向小姑表态:“不要担心,老人看病的钱,我们帮着出。”

  可今年因为水灾,药材种植不仅没赚钱还赔了本,胡常引的积蓄所剩无几。为了帮着老人看病,她把自己和丈夫的工资都垫了进去。

  帮助别人,早已成胡常引的习惯。她经常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资助残疾人。成为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后,她更是常常向人们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大家都乐于助人,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胡常引说。

  胡常引先后荣获安徽好人、淮南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淮南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范孝东 陈玉琴)

责任编辑: 吴燕笋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打印文本
分享
  主办单位: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