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信息检索

淮南文明网

ahhn.wenming.cn
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市文明办 主办
淮南文明网首页 > 主流媒体看淮南
安徽日报:淮河大鼓唱古今(12版)
时间:2019-08-08     来源:淮南文明网

安徽日报 2019年08月08日

  

  ▲ 7月17日傍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大鼓传承人缪长忠在凤台县文化公园表演说唱。  

  缪长忠向徒弟传授淮河大鼓的敲打技巧。  

  凤台县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一共4人,从左至右分别是吕守库、朱家斌、缪长忠、彭晚学。     

  7月17日傍晚,凤台县文化公园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大鼓传承人缪长忠来到纳凉的群众中间,为大家表演说唱。

  淮河大鼓是一种说唱并重的曲艺形式,起源于宋末元初,在清末民初由鼓书艺人宋永清传承并兴于淮河之滨的凤台等地。鼓书唱词合辙押韵,唱腔板式多样,艺人的表演讲究闪、架、喷、贯。闪就是结合道具表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架就是表现人物的举止形态,喷就是要求吐字口齿清晰有力,贯就是动作和唱腔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一人一鼓走四方。鼓书艺人来自民间,忙时务农,闲时表演。他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新体裁,充实表演内容,使作品颇具亲和力。

  鼓书艺人缪长忠今年66岁,13岁开始学艺,在师父吕元堂的教导下,将《包公案》《杨家将》《三本甲》等多个民间故事记得烂熟于心,唱遍了本县和周边地区。上世纪90年代,电视走进乡村,淮河大鼓一时冷落。为了不让这门技艺没落消亡,缪长忠找到当地的吕风光、王俊才、彭晚学等艺人,组建起曲艺团,带着大家在全县17个乡镇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民生工程、好人好事等。今年6月,缪长忠等4人被评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本报记者 程兆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吴燕笋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打印文本
分享
  主办单位: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